長周期“選股”:全球來看,某一個階段表現最好的股市與這一階段全球經濟主題緊密相關。長周期來看,股市>債市>商品、地產,且經濟進入發達經濟體的時間越早,其累計收益越高;如果把國家比作一個公司的話,成長期是投資某個國家股市的最佳時期。
長周期角度:規避最差資產的重要性
德國V.S.澳大利亞的啟示:戰爭(尤其是戰?。┑拇鷥r。過去100年的資產表現來看,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,德國股市是過去100年內最差的資產,年均收益-20.5%,遠遠低于其它類型資產,這意味著長期來看,規避最差的風險資產是大類配置的首要任務。相對而言,澳大利亞股市是表現最好的資產之一。從當前的經濟實力、經濟前景來看,德國似乎更甚一籌。然而,長周期資產表現卻大相徑庭。顯然,戰爭是導致德國資產長周期收益為負的最主要原因,1910-1929年間,德國股市年均下跌20%,隨后在1940-1949年間再度出現年均29%的下跌。盡管戰爭結束后德國股市穩定上漲,但仍無法填補戰爭時的下跌。然而,對比澳大利亞,依靠政局及經濟的穩定,在每一輪新興經濟體啟動時均作為資源供應者而受益。
與戰爭有類似殺傷力的:匯率崩盤。二戰結束后,全球已無大規模的戰爭。然而,我們發現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之后,隨著匯率開始浮動,匯率崩潰成為全球進入和平年代后的資產收益的隱形殺手。從下表可以看出,部分新興經濟體的匯率貶值幅度是驚人的。在這種幅度的匯率貶值背景下,其任何資產都無法獲得較好的收益。而出現匯率巨幅貶值的經濟體也大多為政局動蕩較多的國家。